如何应对冻雨灾害

作为一种特殊且具有灾害性的天气现象,冻雨在地理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同于普通的降雨或降雪,而是在低温条件下,雨滴在降落过程中保持过冷却状态,并在到达地面后迅速冻结成冰。这种天气现象在我国南方高山地区的冬季尤为常见,给交通运输、电力通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冻雨会使地面结冰,从而导致公路交通受阻、交通事故频发。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冻雨重量的影响,容易绷断,导致电力和通信中断。冻雨还会对农林作物造成冻害,影响幼苗发育,破坏林木生长。
冻雨是怎么来的
它的“身份”
冻雨是在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的降水现象。通俗点说,冻雨就是“天上是雨,落地为冰”。冻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一般出现于冬半年。当空中的雨落到近地面很冷的电线、植被和地面上时,很快会凝结成一层透明或毛玻璃状的冰层,这就是冻雨。冻雨常常出现在雨层云中,雨层云由过冷水滴、冰晶和雪晶组成,云中的过冷水滴一旦降落到低于0 ℃的地面或其他物体表面,会立即冻结成冰层,形成冻雨。简单地说,就是低于0 ℃的水滴落到低于0 ℃的物体或地面上冻结,就产生了冻雨。
它的“出生”
冻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气象过程,它依赖于大气层中特定的“冷—暖—冷”温度分布结构。在高空冷层(通常在2 000 米以上),水汽被速冻成雪花或冰晶;随着海拔降低,这些冰晶穿越中间暖层(1 000 米~ 2 000 米)时因温度升高而融化成水滴;当这些水滴继续下降至近地面冷层,温度再次降低至冰点以下,水滴转变为过冷水滴并保持液态;最终,当过冷水滴接触到地面物体(如电线杆、植物等)时,因物体温度低于冰点而迅速冻结成冰壳,形成冻雨现象。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之友》2025年7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