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种疫苗效果更佳
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启动了“扩大免疫规划”(EPI),旨在为全球儿童提供挽救生命的基础疫苗。EPI主要针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结核病这6种高风险传染病,50余年来,基础疫苗接种拯救了至少1.54亿人的生命。启动EPI后,疫苗接种使婴儿存活率飙升40%,天花病毒被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也濒临绝迹—自1988年起,已有约30亿儿童接种了脊髓灰质炎疫苗,近2000万人躲过瘫痪的厄运。目前,全球疫苗接种可预防30余种致命疾病,每年让350万~500万人远离死亡威胁,其中麻疹疫苗更是功勋卓著,在过去50余年中,超六成被拯救的儿童的生命应归功于它。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常见的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严重者可并发脑炎、肺炎。受感染者的死亡率约为0.2%,营养不良的感染者死亡率可能高达10%。在麻疹疫苗广泛使用之前,麻疹是极为普遍的疾病,甚至被认为“与死亡税一样无法避免”。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恩德斯等人成功研发出了麻疹疫苗并获批准上市。1968年,美国科学家莫里斯·希勒曼和同事改进了该疫苗,并于1971年进一步研发了麻腮风三联疫苗(MMR)。2005年,研究人员又将水痘疫苗加入麻腮风三联疫苗,成为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的四联混合疫苗(MMRV)。这些技术的创新,使得MMRV疫苗成为今天最重要的疫苗之一,可预防4种传染病,并且性价比极高。
然而,疫苗研发与接种技术的创新之路并非坦途,新的疾病不断涌现,病毒也在不断进化,对疫苗研发和接种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