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小档案
作者 李想
发表于 2025年8月

名称:《幽篁戴胜图》卷

尺寸:纵25.4厘米,横36.2厘米

年代:元

材质:绢本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戴胜降于桑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我国北方很多城市里都能看到一种外表华丽的鸟,它们长着又细又长的喙,头顶毛冠蒙茸如花胜,大小似鸽子,这就是鼎鼎有名的戴胜,隶属鸟纲犀鸟目戴胜科戴胜属。

这种鸟之所以得名戴胜,其实源于我国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胜,又名华胜,和步摇、簪、钗等一样,是备受古代女性青睐的一种华丽的头饰。《释名》中记载:“华,象草木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也,蔽发前为饰也。”华胜仅深受凡人的喜爱,也深受传说中神话人物的喜爱。与戴胜相关的最有名的神仙,当属我国上古神祇西王母。古代文献中提及西王母时,几乎都会提到胜,如“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或者“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戴胜俨然成为了西王母的标配,以至于后世直接用戴胜来指西王母。在已出土的两汉时期的画像石上,佩戴胜和坐龙虎座成为辨识西王母的重要元素。

戴胜鸟的头枕部长有数十根棕栗色、黑白边的羽毛,平时呈收拢状,紧张、兴奋或求偶时,羽冠就会展开,犹如戴了一顶华丽的头饰,故而我国先民为其取名为戴胜。正如《广韵》所云:“貇,戴胜鸟也,头上毛似胜。”如此看来,戴胜是靠颜值为自己博得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戴胜在我国的分布十分广泛,在长江以南地区,它是留鸟;在长江以北地区,它是夏候鸟。每年春天来临,戴胜会飞回我国北方。正因如此,戴胜在北方被认为是“报春鸟”。一些关于气候的诗词作品、民间俗语中总会出现戴胜的身影,如唐代诗人王建的《戴胜词》这样写道:“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声声催我急种谷,人家向田不归宿。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可怜白鹭满绿池,不如戴胜知天时。”此外,民间常说谷雨节气有三候,即“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前后,雨水逐渐增多,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提醒人们开始播种,戴胜则站在桑树上告诉人们可以采桑养蚕了,戴胜因此喜提“织鸟”的美称。正如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在《题王若水戴胜》一诗中所写的那样:“桑树柔条叶已空,晚来独立语东风。织添自是闺房事,喜得频催早献功。”

戴胜入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戴胜的颜值征服了诗人,也征服了画家。

本文刊登于《百科知识》2025年14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