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故事
作者 黄剑华
发表于 2025年8月

天府之国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在蜀中诸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被称誉为汉代赋圣。蜀中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成都、蓬安、邛崃等处,有不少名胜古迹便与司马相如有关。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口碑,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司马相如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司马相如青年时代就才华横溢,是蜀中的一名大才子。司马相如这颗文学明星的出现,得益于蜀地绚丽多彩的文化滋润,也和西汉初期繁荣活跃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关系。众所周知,位于长江上游的岷江流域和成都平原,曾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从上古以来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秦并巴蜀之后,从关中移民万家入蜀,后来又从山西、河北、山东等地相继移民到蜀地,加强了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的融合。蜀地原本就物产富庶,文化传承悠久,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积极作用,从此成为经济与文化都相当发达的区域。汉朝统一全国后,努力发展经济,积极倡导文化教育,由此而形成了万象更新的时代风貌。蜀地在西汉初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地区,不仅经济文化非常繁荣,在教育方面也率先而行,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起到了表率作用。

青年时期的司马相如,已经崭露头角。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述,司马相如字长卿,为蜀郡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在汉景帝时游宦京师,“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这段记载透露了几个比较重要的信息,一是说司马相如年轻时住在成都,不仅读书学文,也击剑习武,既有文才,又有武艺;二是司马相如家境可能比较殷实,于是入京游宦,以赀为郎;三是司马相如在汉景帝身边担任过武骑常侍,据《史记索隐》解释,这个职务是个武职,主要职责是护卫皇帝出行或去上林苑狩猎。司马相如这么年轻,就能在汉景帝身边担任武骑常侍的职务,这是很不简单的。但司马相如真正擅长的是文章辞赋,并不喜欢当这种武官。当时恰巧梁孝王来朝,伴随者邹阳、枚乘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游说之士,司马相如见而悦之,很喜欢和这些能言善辩的文士们交往,便以生病为由辞去了武骑常侍的职务,随同他们一起走了。这也是司马相如潇洒随性的一面,喜欢率性而为,无拘无束。

司马相如客居梁地,大约有几年,乃著《子虚之赋》,由此而显示了非凡的文学才华。此赋传播出去后,为司马相如赢得了很大的名气,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当时的文化名人。后来梁孝王病卒,司马相如失去了依靠,只有返回蜀郡,回家乡居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说“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可见在司马相如外出游宦的这几年,家中发生了很大的变故,由原来的富裕家庭变成了家徒四壁的贫困户。但这并没有影响司马相如的性格,依然潇洒如昔。

司马相如从梁地回到蜀郡后,与临邛令王吉时常往来。两人相知颇深,可能在游宦之时,就建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当时的临邛,是汉代蜀郡富商云集之地,如卓王孙、程郑等人都富埒王侯,听说临邛令王吉来了嘉宾,自然格外重视,都敬慕司马相如的才名,开始争相宴请。司马相如起初还要摆个架子,有意抬高身份,王吉似乎也有意配合,对司马相如特别恭敬。随后在与当地富商的应酬中,司马相如同临邛才女卓文君以琴相恋,互通爱慕之心,文君于是不顾礼教束缚大胆私奔,追随相如回到成都,二人情投意合,过着快乐而又浪漫的生活。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对这段故事就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亦有相似的记述。司马迁和班固都是很有见识的史学家,在严谨的史书中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做了精彩的叙述,对二人从琴挑相遇到文君私奔的整个过程娓娓道来,描写得细腻生动,可谓赞扬有加,充分表达了他们对人性与情感的深刻理解,这也正是《史记》与《汉书》的不凡与闪光之处。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