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东坡画外神
作者 王秉良
发表于 2025年8月

我们村有一位老人叫王信国,论辈分我得叫他太爷爷,他性情戆直,膂力过人,青壮年时以屠宰为业,曾有一些类似梁山好汉的义烈事迹,新中国成立前被好事者编入戏文,取名《王信国大闹黄塔寺》。因为人还在世,戏班就不敢在我村附近上演,而在百里之外的黄河南岸演出。一次,太爷爷因事过河,听说当地庙会唱戏,得知剧名之后觉得很好奇,就到戏台下等着看个究竟。开演之后,但闻长号长鸣,锣鼓震天,后台撞出一个三分像张飞、七分如李逵的大花脸来,自表身世道:“家住滑县西南乡,五十里外王家庄。杀猪屠狗隐乡里,行侠仗义传四方—我名王信国。”太爷爷看着台上的大花脸笑道:“我就长这个样子吗?”

我讲这个故事,是拿来做类似话本小说的“入话”,引出苏东坡形貌和精神的话题来。苏东坡长什么样子呢?他自己若泉下有知,看到家乡眉州为他塑的像,也会像太爷爷那样哑然失笑吗?

大胡子熟人

说起苏东坡,就好像我们人人熟知的老朋友,大家都认为他应该是这样的—宽袍大袖,戴着高筒帽子,微胖的长脸儿,留着大胡子,有个大肚子。就像他老家眉州三苏祠里盘腿斜坐的石像样子,就像一些图书插图或者小人书上画的样子,就像电视剧《水浒传》里唐国强演的样子。但是,东坡真就是这样的吗?

拿演员来和去世了九百多年的原型人物比较,实在是不靠谱的。你看,帅哥陆毅、佟大为演过东坡,谐星欧阳震华、许绍雄,甚至“肥猫”郑则仕也都演过。如果说东坡长“肥猫”那样,“肥猫”自己肯定都不好意思了。

我们中学课本中学过明人魏学洢的散文《核舟记》,文中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话,证明东坡戴高帽子、留大胡子,在明朝就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了。

东坡自创了一种帽式,被称作“东坡帽”“子瞻样”或“东坡巾”。东坡的晚辈李廌在《师友谈记》里说,东坡让门人们写作《人不易物赋》,有人在赋中写道:“伏其几而袭其裳,岂为孔子;学其书而戴其帽,未是苏公。”李廌在下面作注:“士大夫近年效东坡,桶高檐短,名帽曰‘子瞻样’。”因为东坡常常戴着这种风格迥异的帽子,这就成了他的标志。那时候的人们也追星,有一次东坡陪着哲宗皇帝看戏,演员在台上争着自夸有文才,其中一位说:“我的文才,你们都比不上。”其他人说:“为什么呢?”他答道:“你们没看我头上戴着‘子瞻帽’吗?”皇帝被逗笑了,转头看了东坡好久。

东坡长脸浓髯,话本小说就是这么说的。《醒世恒言》中“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里苏小妹和哥哥开玩笑说他:“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一丛衰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可是,苏小妹这个人物都是杜撰的,这句话也肯定是无稽的。

东坡肚子大,可能是源于东坡爱妾朝云的一句著名的玩笑话。宋人费衮《梁溪漫志》中记载:“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5年8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