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县域上市公司的“镜像”
作者 涂有钊 王运宝
发表于 2025年8月

【编者按】

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综合梳理发现,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百强县、千亿县、“准千亿县”等一些经济较强的县域,往往诞生出数量可观的上市公司。以“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县”江阴为代表,2024年,江阴上市企业增至60余家,县域经济跨上5000亿元台阶,充分印证了这一发展规律。

安徽创新发展研究院(决策杂志社)课题组选取长三角地区苏浙皖的县域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总体规模、区域分布、产业分布、创新驱动等角度,全面剖析县域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同时,以安徽县域上市公司为切入点,从比较分析中,寻找安徽加快增加县域上市公司数量和消除上市公司空白县的新力量。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富,天下足。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枢纽、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既能将城市的资本、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又能通过乡村土地、生态、文化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在要素配置、产业协同等方面构建起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上市公司是地方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长三角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千亿县最多的区域,在62个千亿县中,有35个来自长三角,其中,江苏、浙江更是占全国比重过半。

因此,通过梳理苏浙皖三省的县域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精准定位发展差距、深度挖掘潜在问题,就能为推动县域经济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安徽多措并举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开展“一县一业”培育工程,不断打造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优化县域产业发展生态。县域经济总量占安徽省46%左右,肥西县、长丰县迈入千亿队列,全省县域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县域上市公司数量增长显著。

横向来看,安徽A股县域上市企业呈现“皖企勃发”的态势。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A股县域层面上市企业共有45家,占全省A股上市企业数量的24.73%。其中主板26家,创业板11家,科创板3家,北证板5家;总市值达到2687.78亿元,占全省A股上市企业总市值的13.81%;实现营业总收入1764.85亿元,净利润116.3亿元,分别占全省A股上市企业的11.89%和15.77%;研发总投入57.36亿元,平均研发强度4.38%;45家A股县域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宣城市和滁州市下属县域,占一半以上比例。

纵向来看,安徽A股县域上市企业“量质齐升”。过去五年,安徽省A股县域上市企业数量从28家增长到45家,占全省A股上市企业比例从9.73%增长到24.73%,数量和占全省比重持续上升;市值水平从2020年的1890.81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687.78亿元,年均增长12%;营业总收入从845.11亿元增长到1764.85亿元,营收规模五年内“从1到2”,跑出发展加速度。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