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外贸逆势增长秘诀
作者 李清乐
发表于 2025年8月

浙江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汇集210万种商品,每天超3000万件快递发往全球,涵盖日用消费品全链条。今年关税战来袭,义乌遭遇正面冲击。

然而,结果却超出预料。据统计,今年1—5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2645.0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2340.4亿元,同比增长21.9%。主要贸易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665.2亿元,同比增长25.4%,占同期义乌市进出口总值的63%。

外贸出口额不降反升,展现出义乌外贸出海强大的韧性及抗风险能力。关税战下,义乌是如何破局的?

义乌商家和电商平台抱团出海

高关税削弱了中国供应链的低价优势,但海外消费者的需求不会因关税而消失。关税、贸易战下,低价不再是一副“好牌”,出海必须寻找新的路径。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义乌商家开始拥抱之前并不感兴趣的跨境电商平台。

对义乌商家来说,急需拓展新市场、新客户,减少对单个市场的依赖。以前义乌商家习惯参加传统展会和跑线下市场,但这种模式下找客户的速度慢、数量少。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义乌商家需要确切的流量带来安全感。多个渠道销售不是坏事。

对跨境电商来说,希望深入中国产业带,找到稳定的优质供给,精选优质商家入驻,并积累优质产品,转换平台的形象,才能让海外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关税买单。跨境电商们正在走出“粗放式”增长路径。

同时,海外电商出现多极争霸的趋势。海外不再是亚马逊一家独大,背后代表着需求更加多元化。中国的供应链总会和某一个平台调性相匹配,收获销售额。义乌产品丰富,商家“小单快反”的能力高,国家专门为小微企业设计的出口绿色通道“1039模式”降低了出海的成本。义乌是海外电商平台不想错过的市场。

前段时间爆火的敦煌网宣布,全年将邀请100家商家入驻。招商更青睐有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的工厂型卖家,可以快速打样和量产,同时布局海外仓保证发货时效的企业。同样走红的小红书,也在加紧做电商招商。

所以,义乌商家和跨境电商正在迎来一次“双向奔赴”。跨境电商拥有流量,对前端消费趋势的把控和当地的履约更熟悉,而义乌商家的生产能力占据优势。

面对抱团出海的新趋势,义乌也在积极布局。5月20日,全球17大电商巨头齐聚义乌小商品城,联合发起“全球数贸中心电商引力加速计划”,赋能义乌数字贸易生态建设,推动义乌品牌出海。600多家义乌商户及行业领袖到达现场,会上有多家商户和平台达成合作意向。

义乌高规格举办此次大会,一方面给义乌商户高效对接新的出海通路,助力他们在复杂严峻的外贸环境中,用数字化方式共启增量新计划;另一方面是与平台伙伴一起,共建全球数贸新生态,让流量与货盘无缝衔接,更好赋能传统外贸业务转型。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