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火”了!
今年“五一”期间,铜陵市重点监测的19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88.24万人次、增长28.45%;门票收入1248.3万元、增长38.23%,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铜陵文旅的“出圈”绝非偶然。2024年,铜陵市接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增长6.9%、11.8%。犁桥水镇2023年4月28日开园后,两年共接待游客480万人次,实现营收1.98亿元。今年1-5月,铜陵市接待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境外游客人次同比增长91.06%。
铜陵,这座皖江南畔的生态绿色之城,是怎样勾勒出绚丽“文旅彩”的?
特色化:做好转化文章
“你有多久没吃过奶奶做的饭了?”在铜陵永泉小镇里,一碗“杨奶奶的柴火饭”,唤起了每位游客的回忆,触发了一场情感共鸣。永泉小镇也由此成功实现了一次情绪价值向流量价值的转化。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一个特色IP在社交平台出圈,不仅能吸引游客眼球,甚至能带动一座城市的文旅声量。
“柴火饭”的成功背后,是永泉小镇董事长杨树根坚持长期主义,20年专注做一件事的创业精神,更得益于他的创新思维,敏锐抓住了社交媒体传播的风口,真正做到了用“好故事”讲“好风景”,让“好风景”与“好故事”相得益彰。
两年前,永泉小镇拍摄的短视频《一碗鸡汤》就获得了51.5万点赞、14万转发、1.8万条评论,永泉鸡汤铺成了网红铺;《一个还在用铜钱的古镇》更是吸引了643万人围观,“永泉小镇无忧度假”内容矩阵号积累了80多万粉丝,多次登顶抖音直播全国榜、小红书热点榜,永泉小镇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永泉小镇接待游客量就超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游客数量与营收均翻了一番。
“我们把特色化内容做出来,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出去,‘永泉小镇无忧度假’文化品牌全网点击量已突破10亿次。爆点一定是建立在好内容之上的,要让流量追着内容跑。”杨树根对《决策》分析说。
不只是永泉小镇,在铜陵犁桥水镇,徽派建筑与民俗文化、夜游夜景相融合,同样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出圈”。
从永泉、犁桥扩大到整个铜陵市来看,文旅融合的特色化,不仅要在全产业链转化上做文章,更要围绕特色资源转化做文章。
铜,是铜陵发展旅游的独特资源。铜陵的青铜冶炼史可追溯到夏商时代,古遗址星罗棋布,铜遗存璀璨生辉。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写下了“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的诗句。如何发挥铜文化特色,将“硬核工业遗产”提炼成铜陵文旅资源的“唯一性”标签?
在铜官山1978文创园、铜官府铜文化产业园里,可以发现多个答案。原为1978年建成的铜矿机械厂,厂房闲置多年后,经加固改造、艺术设计后,当年铜矿工人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被再现,变身为集展览、文创、研学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并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文化创意重塑工业记忆,让铜文化成功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双向奔赴”。
在推进文旅融合的新征程上,铜陵市持续挖掘铜文化内涵,擦亮铜文化品牌,优化铜文化旅游供给体系,推出以铜文化研学为主导的文旅新产品,新增9家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同时,提升铜陵市博物馆、铜官府等基地研学旅游功能,培育了“铜徒学堂”等研学体验产品,形成了从“铜遗址、铜开采、铜产品展示到铜体验”的完整铜文化研学旅游主题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