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中,浙江嘉兴市是唯一的非省会城市,成功跻身“国家队”,肩负起“争创长三角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和科创金融一体化服务基地”的重任。
“论城市能级,嘉兴不是‘顶流’;论资源禀赋,嘉兴不算‘顶配’。但国家选它,一定有道理!”一位创投机构负责人直言。要知道,自2021年以来,深圳、西安、重庆、苏州等强市都曾提出过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申请。为何嘉兴能脱颖而出?
答案在于嘉兴十余年深耕形成的科创金融生态体系,这套体系正致力于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评估难、风险高”的痼疾。
作为非一线城市,嘉兴的科创金融改革探索对全国众多地级市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嘉兴是如何构建这套体系的?又如何突破深水区挑战,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探路?
嘉兴为何能跻身“国家队”
嘉兴的入选,绝非偶然,而是其创新基因和金融积淀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这座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的城市,早已悄然织造一张科创金融之网。
首先是澎湃的创新动能。嘉兴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R&D占比)高达3.56%,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68%),创新指数稳居浙江第二,三次摘得象征浙江创新最高荣誉的“科技创新鼎”,更是“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除了亮眼的研发投入和创新荣誉外,嘉兴的制造业底蕴深厚,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试验田和应用场景。
更重要的是,嘉兴的场景应用布局具有前瞻性。早在2012年,嘉兴就诞生了全国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小镇——南湖基金小镇。十余年深耕,这座对标美国沙丘路基金小镇的“资本强磁场”已逐渐成形。
“嘉兴的远见,在于十年前就意识到,科创的‘活水’需要资本的‘源头’来引”。南湖基金小镇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专业的投资眼光和丰富的产业资源网络。截至2024年底,小镇资金管理规模突破3万亿元,仅2024年上半年就新增实缴近300亿元。红杉资本、九鼎投资、硅谷天堂等知名投资机构,舆芯半导体、嘉赛信息、凹凸出行等各类科创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纷纷落户。“这里办事专业、靠谱、高效!”落户嘉兴的一位科技负责人感叹。
资本集聚只是表象,深层是金融生态的质变。经过十余年发展,“南湖基金小镇已形成覆盖募、投、管、退全产业链的金融生态圈,”南湖区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里,银行变成了“专科大夫”,“以前看报表,现在看专利、看团队、看技术路线图!”一位银行科技支行从业人员说。
数据印证成效,嘉兴科创金融供给大幅度增加:到2024年底,科创企业贷款余额3114.7亿元,同比增长15.66%。1132家(次)科创企业获得私募股权投资超1238亿元;组建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创新实践“一园一院一基金”风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