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难
作者 康桥 魏昕 黄孝飞
发表于 2025年8月

2024年以来,招商引资新规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相继实施,体现了国家用法治化手段治理一些地方存在的招商引资乱象的决心,引导和促使招商引资工作迈向科学、精准、透明、合规的良性局面。

从基层调研情况看,新规实施后,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既面临机遇,也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构建新兴产业招商引资新机制。

招引难度加大、投资意愿减退

招商引资新规有助于防止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营造良好的产业竞争秩序。但对于后发地区招商来说,在一定时期内会带来更大挑战。

调研发现,当前在新兴产业招商中存在招引难度加大、投资意愿减退等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储备项目数量下滑。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有力促进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但由于基础设施、供应链配套、物流成本、人才资源等条件不具有比较优势,项目招引难度大。

随着沿袭多年的土地出让金返还、厂房代建、设备补贴、租金补贴、利息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新项目招引难度更大。虽然储备项目缺少有效的统计口径,但部分地区在谈有效项目数量减少,预计将产生持续影响。

二是部分企业投资意愿减退。工业企业利润相对微薄,在投资扩产时对税收返还、厂房代建、设备补贴等政策非常敏感。新规实施后,企业投资扩产意愿增长乏力。调研发现,2025年1—2月,部分地区制造业新开工项目数、完成投资总额均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同时,一些产业园区大部分存量企业,尚处在“三免两减半”优惠政策兑现期。一旦合同期满,成本大幅增长可能削弱企业竞争力,部分企业可能不得不考虑迁往基础设施条件更好、产业配套和物流成本更低的地区,需要采取切实措施稳商安商。

三是投促部门职能定位弱化。过去,一些地方投促部门处于“招商局不招商”的窘境。新规实施后,传统的政策工具难以为继,又缺少面向市场开展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资本招商的专业人员,其统筹作用难以充分发挥。投促部门定位更为尴尬,甚至可能日益边缘化。

目前,各地纷纷组建招商公司,运行模式五花八门。招商公司作为企业普遍缺乏统筹能力,也难以建立可行的盈利模式。

本文刊登于《决策》2025年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