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淮河,流域范围横跨五省,蚌埠市是唯一被淮河穿城而过的地级市,蚌埠人民视淮河为生生不息的“母亲河”。
曾经的淮河蚌埠段,面临河道淤积、洪水下泄不畅、滩地乱搭乱建等诸多问题,成为蚌埠发展的“痛点”。近年来,蚌埠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于2021年启动淮河蚌埠主城区段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即“靓淮河”工程,着力打造“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淮河,实现了一座城与一条河的“双向奔赴”。
从防灾减灾走向系统治理
蚌埠因其独特的城水空间关系,特别是淮河“两头翘、中间凹”的特征,淮河蚌埠段的河道淤积严重,主河槽泄洪能力不足,洪水下泄不畅,导致城市防洪压力巨大。特别是在汛期,淮河的洪水常常威胁到城市安危,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另外,多年来洪水裹挟泥沙在淮河蚌埠段沉积,枯水期主河道宽不足200米,导致上游来水下泄不畅,船行主城区常造成拥堵,严重影响着淮河的航运畅通。
为此,蚌埠市依托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为“靓淮河”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建立起城区段淮河河道的二维数学模型。
通过对河道切滩、拓槽、疏浚、清淤,扩大河道行洪断面,开挖土方480万方,淮河主河道由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宽至500米左右,洪水下泄顺畅,蓄水能力增强,主航道航运等级提升。工程还利用430万方的切滩弃土加固堤坝,形成防洪“超级堤防”,从而有效巩固淮河的行洪能力,保障了城市防洪安全。
同时,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滩涂被重新塑造。“靓淮河”工程对滩地进行削坡和抬高,连通河滩水系,新增水面2600亩、城市绿地1.2万亩,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空间。过去的“脏乱差集中带”被打造成贯穿西东的“城市绿轴”和“城市中心公园”。
里子、面子与架子
资金是工程的保障。“靓淮河”工程在资金筹集方面,走出了一条“两手发力”的创新之路,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一方面,政府的强力支持是“靓淮河”工程资金的重要来源。蚌埠市财政通过统筹结余资金、加大财政预算等方式,累计整合各类资金4.8亿元,全力保障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