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变”与“不变“
作者 龚荣生
发表于 2025年8月

当前,人工智能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愈演愈烈,技术路径愈发清晰,智能化技术正在成为根本性、引领性的通用技术,推动全球各国经济社会深入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从“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系统性变革”,媒体改革顶层设计持续升级的背后,充分说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考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江西广播电视台(集团)(以下简称“江西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西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的领导支持下,于2024年12月12日正式启动“135”改革计划,成为全国第二家提出系统性变革的省级广电媒体,取得初步进展和多方肯定。笔者认为,总结江西台系统性变革的实践探索,关键是把握住了“变”与“不变”的关系。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变的是体制机制的重塑,不变的是媒体属性的坚守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根本目的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党媒党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纵观“百花齐放”的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无论是上海广电打造新型主流全媒体集团的行动方案,还是湖南广电“一核两基三着力四攻坚”的“芒果答卷”,抑或是南方报业“集成式”推出的20项改革计划,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党媒姓党”作为系统性变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党管媒体要求,江西台旗帜鲜明地将把牢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写进系统性变革方案,坚持“思想 .+ 艺术 ⋅+ 技术 + 平台”的融合创新,以政治建台为主导,一体推进新闻立台、精品优台、融合塑台、科技固台、产业富台、改革兴台、人才强台,确保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

把牢意识形态属性,就是要落实落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传播好党的声音,毫不动摇地把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坚持好、这个最大优势发挥好,以赶考的清醒和政治的坚定为事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把牢公共服务属性,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无论怎么改,主题主线报道的优先级不能变,优质内容供给的硬投入不能减,以好的内容、好的作品、好的传播和好的服务,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把牢技术产业属性,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顺应技术产业发展规律,创新整合AI、5G、4K/8K等技术应用,用先进技术赋能行业发展,争做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践行者、先行者。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变的是主体意识的强化,不变的是改革创新的自觉

伴随着大众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攻守易位,各级主流媒体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顺应传播格局变化,不断强化自我革命精神和改革的主观能动性,着力推动和实现改革、创新、突破。当前,推进系统性变革不仅是响应上级“要我改”的统一部署,更是主流媒体“我要改”的集体诉求。

中央层面的持续推进,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提供了指引。从“十三五”时期的“媒体融合”,到“十四五”时期“加快深度融合”,到“十四五”末期“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再到当前的“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党中央的指导方针与时俱进、由浅入深,不断引导主流媒体谋时而动、顺势而为,逐渐从新闻信息发布者、提供者,向社会生活连接者、服务者转型跃升。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