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节目的 “星素结合” 模式研究
作者 马秀明 周柏言
发表于 2025年8月

在新的传媒生态和大众视听消费习惯影响下,综艺节目得到了快速发展。部分综艺一经播出便引发广泛讨论和关注,节目观众覆盖各行各业各年龄段,收视率呈遥遥领先态势。“其强大的带动力和示范效应,让综艺节目成为最具创新活力的节目领域,成为创造社会话题和网络话题最多的电视节目类型”。在综艺节目中,流量明星是提高收视率和关注度的关键。但当综艺节自对“全明星制”产生过度依赖时,节自同质化和泛娱乐化等问题便随之产生。如何突破综艺转型过程中的瓶颈,向高质量、深层次水平迈进,防止节目质量和价值的不断走低?作为“头脑”的节目制作组正在多样化探究挖掘“星素结合”模式。“星素结合”指在综艺节目中,通过邀请明星和素人嘉宾,让明星与素人合作,共同完成节自中游戏、访谈、比赛等环节的节目策划模式。“星素结合”中“星”一般指明星,包括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导演、歌手等,还包括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网络红人等群体;“素”则指普通群众,包括路人、节目粉丝和观众等。综艺节目通过星素对抗、星素互动、星素推理等策略,策划适合素人的环节,思考素人如何自然融入节自中与明星交流互动,从而降低节自的制作成本和传递正能量以及贴近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这一模式符合多元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一、“星素结合”模式在综艺节目中的运用及其发展背景

我国较早的选秀类综艺节目《超级女声》采用了“素人选手 + 明星导师”的“星素结合”模式,其收视率和影响力曾长期居于国内综艺节目的前列,此后许多选秀类综艺沿袭了这样的策划模式。“星素结合”模式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发展,除了其本身自带的话题度和产生的社会效果外,还与综艺节目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过度明星化”问题及其行业治理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在综艺节自的制作中,有的节自组为了提升其影响力和话题讨论度,不断邀请流量明星作为嘉宾,认为明星才是制造话题和引爆舆论的焦点,通过设置特定环节,让明星们参与其中并记录明星的反应,从而达到提高节目曝光度和收视率的目的。“全明星制”的综艺节目策划模式在一定时期内确实提升了节目的收视率。但是过度消费明星,让明星通过低俗化的整蛊、竞技等方式揭掉神秘的面纱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不仅会带偏舆论走向、降低节自价值,更会严重污染娱乐圈和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综艺真人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整治娱乐圈的演出生态,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综艺真人秀要关注普通群众,提高群众参与节目的人数比例,避免节目过度明星化。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坚决反对唯收视率,继续加强综艺真人秀节目的管理调控,坚决抵制追星炒星等不良现象。该通知还提到,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至此,“星素结合”成为综艺节自的主流策划模式。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和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素人群体和他们的优秀事迹通过综艺节目的形式被广大观众熟知,有效遏制了综艺过度明星化、泛娱乐化和低俗化等现象。

二、当下综艺节目“星素结合”模式的创新发展

为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和推动综艺节目健康发展,诸多综艺制作方积极挖掘朴素的真人真事,从人民群众中寻找答案并与节目主题有机结合,开辟出了“星素结合”模式的新路径。素人与明星嘉宾的融合,冲击了原本同质化的全明星模式,使节目的内容呈现和元素选择变得更加多元化。

1.在星素中彰显平权,夯实节目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现象级综艺节目认识到了素人的重要性,素人以嘉宾甚至是主角的形式活跃在荧幕前参与游戏,与明星平权互动,为节目带来了不少可看性和戏剧性。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3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