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GAI”)在新闻生产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其应用边界及衍生的伦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外多家新闻媒体和管理机构围绕GAI在新闻媒体中的应用开展调查研究。2023年4月至5月,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与德国调研公司SCHICKLER联合开展调研,收集了101名新闻从业者的观点,以了解新闻机构对GAI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 20% 的新闻媒体已出台正式的AI使用规范。2023年,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也在报告中指出, 16% 的受访机构已制定GAI操作指南。笔者基于已有调查确定的机构名单,搜集到包括BBC、美联社在内的35家新闻媒体、监管机构和行业自律机构制定的GAI使用指南,这些文本构成本研究分析的基础(见表1)。新闻和管理机构如何“驯化”GAI技术?围绕GAI催生的“元新闻话语”又如何表达出对既有新闻范式的修复与更新?这构成了本研究的核心。
一、新闻机构对GAI的采纳与拒斥
面对GAI这种新技术,部分新闻机构已形成明确的取舍。
1.采纳:作为效率提升与辅助生产的工具。在媒体收入下滑、成本压力剧增的背景下,新闻机构普遍将GAI视为提升效率和内容质量的工具。以下三类应用场景获得主流媒体的认可。
一是文本处理:基础工作的效率优化。文本处理被视为GAI在新闻生产中的核心应用场景,可提升编辑效率与文本准确度。《商业内幕》支持借助GAI纠正文案错误、优化文章可读性,从而节约编辑时间。拉普勒新闻网鼓励在摘要生成、转录、数据整理、翻译、语言校对、风格调整等方面运用GAI。Heidi.news则将AI视为类似Excel的辅助工具,可以辅助提炼原始数据来支持记者工作。

二是视觉优化:多模态内容生成与呈现能力增强。GAI打破了文本、视频、图像的边界,能够快速生成图表、插图等视觉内容,丰富报道形态。例如,《晚邮报》《世界之路报》充许记者使用AI制作插图、图形和模型;《金融时报》则探索AI在信息图表及照片等视觉元素中的应用,以强化报道的视觉效果。
三是内容辅助生成:复杂创作的创意助手。GAI正被应用于更复杂的内容创作场景。据美联社的研究,当前GAI最常用于社交媒体帖子、新闻标题及初稿生成等环节。《商业内幕》的内部指导原则允许记者使用GAI创建大纲、生成网页标题标签、设计采访问题、解释概念及旧闻综述等基础工作。《连线》杂志则允许编辑利用AI工具获得标题建议,并为社交媒体帖子生成创意与基础文本。
2.拒绝:对新闻价值与职业伦理的坚守。尽管多家新闻机构积极尝试GAI的应用场景,但实践中仍保持谨慎态度。在内容生产方面,多家新闻机构明确禁止由GAI“独立”或“完全”生成新闻稿件。例如,《连线》杂志、《商业内幕》、巴西Nucleo网站等均禁正记者使用AI撰写整篇报道;《人民报》更为严格,明确禁止GAI介入任何形式的新闻内容创作。
在图像与声音生成领域,多家媒体针对GAI应用制定了严格的使用禁令。加拿大广播公司、《世界之路报》、《金融时报》均明确反对使用AI生成逼真影像;加拿大广播公司明确规定,除技术演示、教育等特定场景外,不得使用AI复刻包括记者在内的自然人的声音与肖像,同时禁止在新闻调查中使用A驱动的人脸识别、语音匹配等识别工具。
隐私与数据安全是媒体限制GAI应用的一项重要考量。多家媒体在内部指南中强调,禁止使用GAI制作侵犯他人权益的内容,并要求严守保密原则,防范隐私泄露。同时禁止将机密信息、商业秘密或个人数据输入AI系统,从源头防范信息泄露风险。上述“禁令”既体现了媒体对内容原创性、真实性及媒体公信力的坚守,也为GAI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明确的规范指引。这种审慎态度不仅是对技术应用的理性约束,也是对新闻业核心价值的坚守。
二、GAI应用中的协商与调整:新闻机构内部的技术适应与整合
新闻机构在应用GAI时并非简单地采取“采纳”或“拒绝”的立场,而是在采纳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行为的管理、调适及制度约束,使其符合新闻机构的社会文化价值与职业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