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长久以来,新闻受众通过新闻信息了解世界、获取真相,新闻工作者将维护新闻真实性作为职业最高追求之一,努力使新闻构建的世界贴合真实世界。随着智能媒体浪潮的兴起,传播的技术手段多样化为新闻受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新闻的真实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郝雨主编的《智媒时代新闻真实性坚守与传播策略》一书立足当下智能媒体传播环境,以近年发生的大量反转新闻事件为案例,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反转新闻及后真相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书中一方面将大量反转新闻案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与剖析,另一方面提出加强受众及媒介从业者新闻素养,在新技术环境中发挥人的主体性,本书内容兼具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及人文关怀。
智媒浪潮下反转新闻及对新闻真实性的挑战。近年来,反转新闻作为與论场中的典型现象,随着智能媒体浪潮的来袭更是频频发生,信息的快速、碎片化传播使部分到达受众的信息并未经过充分的验证与把关,很多引爆與情的新闻事件随着披露信息的增加被证明是虚假的,甚至与一开始的“爆料”截然相反。受众情绪随着信息迷雾左右摇摆,常常一腔热血参与到某个热点事件当中,最后发现“剧情”逆转,又反过来支持最初反对的一方。这些反转新闻加剧了公众对新闻真实性的质疑。本书将这种现象称为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的新闻“迷雾”。智媒浪潮下新闻迷雾的促生者可以是参与信息传播的每一个人,因此破除新闻迷雾不仅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引导规范,更需要广大参与信息传播的主体加强媒介素养,使传播者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而非成为媒介的奴隶。本书对此结合具体案例深挖了当下媒介环境中反转新闻的成因。
首要的原因是新的技术环境将传统完整的新闻信息打破,使其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与受众的接触频次大,但停留时间短。因此受众在获得信息时通常不会做深度的思考,而是凭借自身原有的经验及印象对某个碎片化信息做出判断。这时候,存在于受众头脑中的既有印象发挥作用,刻板成见先于理性判断,一旦完整的新闻事实与受众成见相悖,就会培育反转新闻发生的土壤。
此外,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利用智媒时代传播特征,为了扩大关注度、获得社会影响刻意迎合受众的焦虑心理及扩大社会中的矛盾与对立,或者由于专业性不足及刻板成见对部分新闻事件先入为主,在报道中选择性报道或者扭曲事实、添油加醋,新闻工作者自身成为“新闻迷雾”的制造者。在这种情形下,新闻记者违背职业道德,主观炮制与事实完全或部分不符的新闻,当这些虚假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后被证实与事实不符时,媒体公信力及新闻工作者的口碑会受到极大消耗。
本书还梳理了国内近年关于反转新闻成因的代表性文献,深刻反思了智媒生态下反转新闻的形成机制、传播特征等问题。
